您当前位置:亿达滑模 >> 技术创新 >> 施工技术

技术创新

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与预防措施
日期:2017-9-13 10:22:47 来源:互联网 浏览数:
 
分享到:

    某桥梁工程基础4#墩承台设计为圆端形, 平面尺寸44.51m×25.5m,高 6.5m。平面面积 1015.5m2,混凝土标号为 C30,承台设计混凝土方量6600.6m3,钢筋583.8t,为大体积混凝土工程,拟分两次浇筑进行混凝土浇筑。
    1 主要施工技术
    混凝土浇筑方法。混凝土的浇筑方式为分层浇筑,在进行浇筑的时候,一层的浇筑量为0.3 ~ 0.5m,进行下一层浇筑的时候,不需要完成前面一层的浇筑。在混凝土凝固之前就需要进行上层的覆盖,通常在5-6小时即可,确保上层与下层浇筑的时间不能超过5-6个小时,具体如图1所示。在工作的过程中,用2台布料机进行布料,不需要对传输管道进行频繁的拆卸和冲洗,也不需要进行延长,有效的提升其工作效率,一次性完成承台面的布料工作。混凝土的振捣方法。依据在泵送过程中造成斜披的基本情况,采取混凝土振捣方法于浇筑斜披的头部和尾部,让上层与下层的混凝土达到密实的效果。此外,在模型的边沿部位,进行插振,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混凝土受振不均匀而出现漏振的现象。
    表面处理及养护。泵送之后的混凝土表层会出现大量的水泥浆,因此,要在浇筑之后2—8小时之内,参照标准高度,将高出部分用标尺去除,令其表面达到平滑和坚实,在混凝土初次凝结之前,还需要进行数次的收面,在初凝后及时进行进行光面收复,搓平裂缝,降低表层水分的快速扩散,并且在12小时之内,在表面覆盖上土工布等物,冬期施工时覆盖薄膜等保湿,然后覆盖棉被保温,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即可。
    2  主要预防措施
    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,减少水化热。混凝土水化热主要由水泥水化反应过程产生热量形成,在配合比设计时,既要保证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,又要控制水泥用量不能过大,尽量降低混凝土水化热,在水泥品种选择时选用水化热最低水泥,同时掺入了一定用量的优质矿粉、粉煤灰代替水泥用量以降低水化热,减水剂选用缓凝高效减水剂,有效延缓水化热峰值出现,具体原材料选用如下 :
    (1)降低水化热,同时保证混凝土强度。混凝土配合比中胶结材料总量不大于550kg/m3,水泥用量350kg/m3左右,水胶比不大于0.37。
    (2)掺入Ⅰ级粉煤灰取代水泥,粉煤灰掺量不大于15%,同时掺入一定量的矿渣,进一步降低水化热,提高混凝土和易性。
    (3)为使早期混凝土保持良好的温度传递梯度,同时保证混凝土各浇筑面的正常,初凝时间在12 ~ 16小时。
    (4)采用具有减水、保塑、缓凝、泵送等复合功能的缓凝高效减水剂。
    (5)粗骨料采用5 ~ 25mm 连续级配体积稳定的碎石。其压碎值 <10%,含泥量 <1.0%,针片状 <10%。
    (6)采用Ⅱ区中砂,细度模数控制在2.6 ~ 2.9之间,含泥量严格控制在1% 以内。混凝土配合比经项目部、总监办试验室等各方做平衡试验,经各方试验合格确认后才能用于施工,浇注混凝土时,拌合站将试验配合比换算成施工混凝土配合比,施工方试验人员和监理方将派人在拌合站察看,检查砂、石、水泥温度、坍落度以及配合比的落实情况。
    预埋冷却水管。实体部分混凝土均埋设冷却水管,冷却水管采用蛇形布置,水管间距1.0×1.0m,水管采用公称口径5cm,管壁厚1.5mm 的钢管。安装水管时,应注意检查水管和接头质量。安装完毕后,应及时压水检查,如发现漏水,及时处理。混凝土浇注完毕开始初凝后开始通水,冷却水循环系统各个水阀均设水表,以有效控制通水流量,内部升温阶段通水期间对通水流量及水温每2小时监测一次。在混凝土内部温度已过峰值后每12h 改变一次水流方向,以使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场变得均匀,降温阶段必要时需对水进行加热,保证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差,表面温差与环境温差满足要求,当混凝土内部温差与环境温差小于20℃方可停止冷却水。通水时要加强管理,避免出现堵管、断水现象,冷却完毕后水管内注水泥浆封填。
相关阅读

上一条:高层建筑结构施工特点及需要注意的问题

下一条: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措施